创业人士需要具备的观念:确信创业中存在固有规律并恪守遵循的观念;实践是创造性能力产生渠道的观念;探寻、培育资本之根是获得存活资格的观念;把项目看成是孕育、出生、发育过程的生命体的观念;在投资过程中贯彻“所有经过实验”的观念;创业活动的“所有”都在运转中达成并完成的观念;体现创业加盟规律的观念。
——而“利他”,是超越所有观念之上具备根本意义的观念。
1、利他是利己的首要条件。
利己,归根结底来源于存活的需要。但,生活活在群体中,利己的博弈教育大家:单方的利己是行不通的,互相帮助更有利,帮助其他人是帮助自己。于是产生了群体中利他的行为准则。
利他是利己的首要条件。在与社会的关系中,利他与利己,何为目的?何为方法?做企业的人要么是徘徊两者之间游移不定,要么把利他理所当然地看做方法,所有利他的表象都隐藏着利己的真实,决定了利他的行为一直做得不一贯、不彻底。观念上长期困惑,行动上左右摇摆。到底利他是否企业目的?若是,那样利他的真实性、合理性到底在哪儿?
2、利他的依据是利己的常见性。
单个人或团体的利他,是对众人利己的尊重,是对众人利己的认可,是对众人的利己本性的适应。适应利己,是适应大势中的大势。是把事业的进步扎根在人心,扎根在无限需要之中,从而获得无限成长的空间。所以,利他的真实性,正是人的利己本性,利他的合理性,正是个体对群体的适应。
3、利他是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最高行为准则。
人与社会有着多种关系,最根本的是:适应。这是确凿无疑的结论。就算是对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也要适应。道理简单:社会太大,个人太小;社会太久,个人太短。大与久是巨大存在,一点改变也要靠社会自己的力量,数十年才可能显现。这就是适应的原因。
适应什么?
人的利己本性是所有存在的根源,它植根于人的存活本能,它决定了社会的本质是人之间以利益为纽带的关系总和,还决定了要适应的正是这个存在。
怎么样适应?
积极的适应是利他。怎么样才能利他呢?充实提升自己以可以为别人创造利益,并在这一过程中达成我们的利益。
创业加盟就是达成这种关系的最集中的体现,利他,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种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。
4、利他是产品经济原则的人性基础。
产品经济的原则是: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,需要为社会为别人创造一种利益;为了满足我们的多方面的需要,需要为社会为别人提供一种需要。它规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概括为一句话:利己先利他。这一原则恰恰是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基础的。
5、利他是达成利己行为的整个过程。
投资者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利己。在这两点之间的一条线是投资过程,在这一过程中只能是利他,这是由人与社会的根本关系决定,被产品经济的规则制约,是达成利己的必然趋势。在利他的主线两侧并行着两条线,一条是在利他的进程中渐渐达成利他与利己的统1、利他——利己——利他——利己。另一条是在利他进程中完成利己层次的升级:存活——富有——社会责任——价值达成。两条线在终点交会:是高层次的利己与利他的和谐。即自我价值达成与对社会贡献的统一。
6、利他是利己行为方法的最高级。
我把人的利己行为方法总结为五级。
1.最低级,是“损人不利己”。这种人的利己一直以损人开始,以害己告终,属“呆傻痴”。
2.低级,是“损人利己”。这种人以侵犯其他人利益,来达成自己利益,属“坏人”。
3.中级,是“不损人而利己”。这种人的利己以不伤害别人为首要条件,在人际关系中奉行独立原则,属“老实人”。
4.高级,是“利人又利己”。一直探寻交往关系中的利益一同点,谋求双赢互利,属“精明者”。
5.最高级,是“先利人后利己”。利己不为人所感觉,习惯为别人考虑,具备肯定的牺牲精神。在利益平衡上向其他人倾斜,把能为其他人做点什么看作我们的责任,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。是长远、稳定的精神与物质利益的获得者,属“高尚者”。
五种人的动机和目的是相同的,差别是行为方法不同,结果大相径庭。前两种,一直适得其反,无立足之地,最后丧失存活权利。中间一种,是洁身自爱,难成大事。后两种势必有作为。聪明的投资者是后两种方法的信奉与实践者。
利他的一贯与彻底是创业目的与方法的统一,是从人的本性和从人与社会根本关系上理解、把握创业的最高层次,是思想水平与认识能力彻底性的标志。


赚钱的办法多种多样,只有你想不到,没你办不到的。当然,做买卖也要学会一些规则:
1.做买卖从小做起,不要因小而不为。
2.从先挣几块钱开始,目的先定得低一点,增加成功的胜算。
3.不断提高你的服务和技术,不断扩展你的买卖途径,不断增加你的潜在顾客。
4.要擅长发散思维。
5.要有坚定的信念,一件事只须有三个人认可,就值得去做,等十个人都觉得可行时,就已经没跟风的必要了。
6.用人不疑,该放权时就放权。
7.将本钱控制到每一分钱,将盈利增加到极限。
8.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。
9.创业要有好创意,要擅长发现其他人不注意的商业机会。
10.筹备到有一半的把握时,就要开始去做了,十全十美的筹备是不可能的。
当然,有的时候需要依据具体状况灵活学会,要做到以万变应不变。